第(2/3)页 沐英则直接道:“殿下,若如此咱们最好快些下去——此处这般高,桥若突然不见,咱们可就掉下去了。” 汤和一听,终于意识到哪儿不对了,赶紧跟着道:“殿下,沐英说得对,咱们快离开!” 朱标也意识到出现沐英所说的情况会很危险。 但他同样意识到,遇到六百年之后的人,可能是几辈子都难碰见的奇遇。 若这般错过,他日后定会后悔。 他回想之前看到的大桥整体情景,忽的心中一动,对蓝玉道:“永昌侯,速去桥边看看下面是否江面?” 蓝玉立马明白了什么,轻松跨过不高的钢铁防撞护栏,到了人行道上。 他探头一看后,笑道:“殿下,这大桥下是江边,若大桥真的消失,我等也应是掉入江水中。只需让水师安排舟船在下面,便可保无忧。” 汤和冲蓝玉骂道:“无忧个屁!殿下万金之躯,岂能冒险?若有个三长两短,你能担得起责任?!” 蓝玉一梗脖子,道:“若我与殿下一起落入江中,便是自己死了,也要将殿下送上岸!” 汤和还要再说什么,朱标却阻止了他。 “信国公别急,刘先生也只是说这大桥可能消失,又非必然消失。另外,本宫有些要事必须询问刘公子,便是冒些危险也值得。” 汤和没想到朱标会变得这么固执,只能说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。 见朱标不听劝,他不禁急道:“殿下,安危为重啊!” 旁边,刘宽没想到几个明朝人忽然就争执起来了。 他正想着该怎么劝解呢。 就见沐英向他靠近了一步,抓住了他的胳膊,道:“这黑色怪路是和桥连在一起的,若能回六百年后,必然也是一起回去。如此,阁下何必非要呆在桥上?倒不如随我等去岸上等待。” 听见这话,汤和也反应过来。 他劝不动朱标,还搞不定这个自称来自六百年后的小子吗? 之前误以为这人是天上来客,他才有所忌惮。 可对方既然是个凡人,哪怕是来自六百年后,又有何好怕的? 汤和当即道:“沐英说得对,咱们可以请这位刘公子到岸上去,那里有这怪路在,也能带刘公子回六百年后。” 说完,瞧见蓝玉还靠在桥边栏杆上看风景,便没好气地喝道:“蓝玉!愣着作甚?请刘公子上岸!” 蓝玉转过身来,嘿嘿一笑,几步就到了刘宽身边,抓住了刘宽另一支胳膊。 刘宽本来还在想,在公路上跟在桥上是否相同,就被蓝玉、沐英控制住了。 他急道:“你们干什么?大明人都这么不懂礼貌的吗?” 又对朱标道:“太子殿下,快让他们住手啊!” 朱标此时却在心中做着种种计较。 作为朱元璋长子,又被朱元璋言传身教多年,他虽宽厚仁慈、温润如玉。 可对大是大非、利弊轻重却分得清楚。 此时,他固然觉得将刘宽强行带离桥面很失礼,却也判断出这是最有利于大明的选择。 一则,他不必冒险在这里与刘宽交流——就算不顾及他的安慰,万一稍后他父皇来了,也要跟刘宽谈话,难道也呆在这险地? 二则,倘若将刘宽带离桥面,便可令其留在大明,他朱标便是失礼一回,又有何妨? 想明白这些,朱标便向刘宽一拱手,道:“刘公子,咱们确实去岸上谈更合适些。若刘公子不愿配合,我等也只能得罪了。” 刘宽没想到朱标竟会说出这样一番话。 这显然和某些小说中讲的“宽厚仁慈”有所不同。 与此同时,刘宽也知道,他没能力反抗。 若是摆出一副完全不肯配合的姿态,怕是待遇会更差。 他于是道:“你们松开,我自己走!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