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回过神,苏铨便拦住刘宽,“我先进去看看。” 刘宽无奈,只好等在外面。 不多时,苏铨就带人出来了,并拿了套防护服。 这套防护服以厚棉布为内衬,中间是一层牛皮,最外面则是精良的藤甲,还有附带着面罩的钢铸头盔,几乎覆盖了手脚以外的所有地方。 可以想象,这玩意儿穿上后必然行动困难——它并非研究所原来的款式。 刘宽在齐大木等人的帮助下,熟练的穿上。 为何熟练? 因为这就是他在研究所的专属防护服。 苏铨请了老朱的批准,去军器局定制的,刘宽每次来都要穿这个。 穿好防护服后,刘宽步履艰难地前往后院,终于是瞧见了正在运转的大明初代蒸汽机。 经过加工的钢铸锅炉仍裸露在外,由钢铸管道连接着汽缸、冷凝器、调速器、气泵,以及动力传输系统。 除了锅炉、汽缸,最醒目的便是动力传输系统的巨大飞轮了。 这飞轮有半人多高,上面装有两个齿轮,与连杆相衔接。 在锅炉、汽缸、气泵的问题得到解决后,有刘宽给的资料,再加上征调了大明各类手艺精湛的工匠,这套传动装置打造起来并不难,早些日子就制作好了。 锅炉旁,一名匠徒穿着防护服正往里面添加燃煤,热得满头大汗,裤腿都湿透了。 他添完燃煤,就站到了十几步外。 刘宽不是透视眼,看不到缸体、管道中情况如何,却瞧见汽缸上活塞长杆不断上下,由连杆带动飞轮嗡嗡地转动着。 速度不算太快,却也不慢。 见此,刘宽不禁露出了笑容——大明初代蒸汽机果然是成了! 剩下的不过是验证这蒸汽机稳定性、安全性等性能,逐步进行改进——有他提供的资料,这些步骤会很快。 估计最多两三月,应该就能制造出可用于带动火车的实用型蒸汽机。 看了会儿,刘宽喊了郭天问一声,示意到中院去谈话。 来到中院,几人也没寻个地方坐,就站在廊檐下。 “这蒸汽机连续运转多久了?” 郭天问笑着道,“有一个多时辰了。” “好!”刘宽点头,露出赞赏之色,口中却嘱咐道“不过接下来的试验中,你们还是得时刻注意安全,争取不再出事故。” “明白。”郭天问点头。 随后刘宽又询问了一些这个初代蒸汽机的其他问题,并再度进入后院观看了一会儿,这才与苏铨一起离开。 出来后,刘宽提议,“苏郎中,既然来了,咱们就顺道去车厢项目组看看?” “也好。” 于是二人又去了附近的车厢项目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