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正月十四。 还有一天就是元宵节。 但槐树里的百姓大多如常忙碌着——这时节没什么农务,因此男子多在城内外打零工,女子绝大部分在家纺织,也有少数在大户人家帮工。 朱樉也如前几日般,到码头去扛包。 倒不是他多么勤快,而是他需要那份工钱让自己过轻松日子。 说起来,他被老朱贬为庶人已经一个多月了,却仍不会做饭。反倒是仗着一副好身体,在渡过抗包最初几日的艰难后,很快适应下来。 如今他每日都靠着抗包赚的工钱买吃食,积攒几日,甚至能够买顿酒肉享受。 若不去回想以前当皇子、亲王时的奢靡生活,小日子倒也过得舒坦。 同时他也产生种骄傲,因为他明白,小民们能有这种还算过得去的日子,都因老朱驱除了鞑虏,建立了大明,又善待百姓。 朱樉虽为老朱骄傲,可心中对老朱的怨念并未因此消散多少,反而随着除夕过去、元宵节的临近而更浓郁粘稠了些。 为此,他准备明天给自己放假,用这几天攒下的工钱买点好酒好肉大吃一顿。 抗包到中午,朱樉吃了碗臊子面,准备找个货栈库房躺半个时辰,下午再接着干——想明日吃好的,他不多扛活不行。 谁知他正待走,便被管事叫住了。 管事哈着腰向他赔笑,与他府中的管事老奴像极了。 “朱二公子,上面来人传了话,让您歇半天,赶紧回家去——您家里人到京师了。” 家里人到京师了? 朱樉愣了下,才反应过来是邓氏等人到了。 回过神,他冷着脸说了句“到便到了,关我屁事”,便转身离开。 他嘴上那么说,可想起邓氏还有儿子,脚步却不禁朝皇城方向挪去。 结果没走多远,就被监视他的侍卫拦住。 “二殿下这是要去哪儿?” 朱樉瞪眼,“老子去哪儿你管得着么?” 这侍卫木着一张脸道:“殿下家人已经送到了槐树里,殿下最好回去看看。” 朱樉愣了下,随即就怒道:“邓氏、尚炳才到,就被送来槐树里?竟不留她们在宫里过元宵?他怎会如此不近人情?!” 侍卫们没人接话,甚至当做没听见。 朱樉呼呼地吸了满腔早春冰冷的空气,稍稍冷静,这才往槐树里走。 回到槐树里那个茅草屋小院,果然发现周围穿便装的护卫多了些。 朱樉脚步顿了顿,走了进去。 才到院子中,便听屋里传来邓氏尖利的喝骂声,“你个贱人,烧个水怎么那么慢?” “马上就好了。” 厨房里传出另一个曾经熟悉,如今听着却颇为陌生的女子声。 朱樉这才注意到,厨房烟囱在冒烟。 ‘观音奴还会烧水?’ 朱樉心中莫名冒出这个念头,下意识便先进了厨房,想看看情况。 进去后,便瞧见一个穿着棉衣的女子坐在灶口前烧锅。 这女子梳好的发髻已有些散乱,沾了根稻草,原本干净清瘦的脸庞也沾了些许烟灰。 当他进来时,恰好锅里水烧开,腾腾冒热气,这女子赶紧起身揭锅盖,也露出了整张脸,和朱樉目光对上。 果然是观音奴。 但朱樉发现,相比他回京师前,在西安秦王府一别院中幽居的观音奴,此时的观音奴明显丰润了点,没以前那么瘦了,气色也好了些。 ‘邓氏肯定不会给她调理身体,多半是那老家伙派去的人做的。’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