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刘宽道:“这个实验我们准备了很久,升空应是没问题的,此番主要是看热气球升空后能坚持多久。” 朱标闻言不禁看向忙碌的人群。 只见人群下热气球的吊篮直径约莫九尺,从外面看高约五六尺,很是不小。 虽说是以竹子构造,但有这么大体积,在加上里面还要装燃料、燃炉,重量必然不会太轻。 ‘此物真能升空?’ 朱标纵使很信任刘宽,此时心里也对热气球升空之事略有怀疑。 刘宽见朱标没别的事要问,便去与学生们一起忙碌了。 不过,他与学生们主要负责指挥、测量、记录、计算之类的事,真正负责组装热气球的是实验组的能工巧匠。 因为事前准备充足,再加上人手也多,不过小半个时辰,实验组便完成了热气球的组装、检查等升空前的工作。 此时,热气球的球囊已经被牵扯起来,树立在吊篮上面。 也是此时,朱标才看出,这个球囊大得惊人——其最宽处直径几乎是吊篮的五倍! 高更是有数丈! 耸立在大校场上仿佛一栋古怪的“小楼”。 不过,因为下方还未点火燃烧,虽名为球囊,其实还没有个球的形状。 已经十岁的朱雄英作为大本堂班长,以及相当一段时间内的实验组实际负责人,跟工匠们确认了一些事后,便来向刘宽报道。 “老师,初级热气球第一次升空实验所有准备工作皆已完毕,请问是否点火?” 刘宽点头,“点火!” 实验组的一位匠头亲自登上吊篮,点燃炉子中的特制燃煤,并加入了依次加入酒精、松脂等燃料,见火焰升起数尺之高,这才小心翼翼地下来。 众人开始等待。 朱标对热气球升空的原理一知半解,此时不由问:“需要等多久?” 刘宽道:“理论上来讲,半刻钟内球囊应该就会浮空。但因为是第一次试验,具体需要多久,微臣也不确定。” 听就是半刻钟、一刻钟的事,朱标便也跟着耐心等待起来。 在众人的注视下,被牵扯在周围脚手架上的球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鼓胀起来,并自动脱离脚手架。 工匠们则按照演练过的步骤,将脚手架逐步撤离。 约莫半刻钟后,球囊完全鼓胀起来,成为了一个饱满的球囊,脚手架也被全部撤离。 “好耶!球囊浮空了!”今年才入学,年仅五岁的朱权拍手欢叫。 其余大本堂学生,年纪大的如朱棢,年纪小的如朱允炆、朱植、朱栴,也都露出兴奋、激动之色,但也有紧张。 因为球囊浮空只是实验的开始,须得球囊带着吊篮升空到一定高度,并滞空一定时间,实验才算成功。 接着,在众人注视下,球囊缓缓上升,拉直了连接吊篮的绳子。 “吊篮离地了!”这次发出兴奋叫声的却是朱允炆。 “太好了!” “这次实验一定能成功!” “是啊,我们准备那么久,解决了那么多问题,一定可以成功的!” 这一刻,大本堂的皇子公孙们忽略了平时彼此间的小矛盾,皆期待着热气球升空成功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