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章 宝象国中话妖魔(第一更)-《西游八戒传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唐僧步行来到朝门之外,对守在门前的皇宫侍卫道:“贫僧乃是唐朝来的僧人,特来面驾,倒换通关文牒,还望能够转奏国王陛下。”

    那皇宫侍卫闻听是大唐上国所来高僧,不敢怠慢,连忙向内通报。宝象国国王闻听是唐朝大国来的圣僧,心中甚喜,当即准奏道:“宣他进来。”…。

    唐僧受宣来到金銮殿上,双掌合十鞠躬一礼。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见了唐僧的仪容风貌,无不心生赞叹道:“不愧是上邦大国人物,风范气度果然不凡!”

    宝象国国王问道:“这位长老,你来到寡人国中何事?”

    唐僧道:“小僧从东土大唐而来,奉我大唐天子圣旨,前往西天佛土拜佛求经。随身携有通关文牒,到了陛下之国,理应倒换。故而不识进退,贸然惊动龙颜,如有失礼之处,还望陛下赎罪。”

    国王道:“既有唐天子文牒,呈上来给寡人观看。”

    唐僧当即将随身携带的通关文牒取出,双手捧上去,展开放在御案上。只见通关文牒之写道:“南赡部洲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:切惟朕以凉德,嗣续丕基,事神治民,临深履薄,朝夕是惴。前者,失救泾河老龙,获谴于我皇皇后帝,三魂七魄,倏忽阴司,已作无常之客。因有阳寿未绝,感冥君放送回生,广陈善会,修建度亡道场。感蒙救苦观世音菩萨,金身出现,指示西方有佛有经,可度幽亡,超脱孤魂。特着法师玄奘,远历千山,询求经偈。倘到西邦诸国,不灭善缘,照牒放行。须至牒者。大唐贞观一十三年,秋吉日,御前文牒。”文牒之末,还有大唐皇帝印玺等印章九枚。

    宝象国国王见果然与唐僧所说无误,当即取出本国镇国玉玺,在通关文牒之上盖印画押,重新递还给唐僧。唐僧在收了文牒谢恩之后并没有就此退下,而是又奏道:“启禀陛下,贫僧此番前来一来是倒换通关文牒,二来也是给陛下寄来一封家书。”

    宝象国国王闻言疑惑道:“什么家书?”

    唐僧道:“这封家书是陛下的三公主的,陛下的三公主被碗子山波月洞的妖怪黄袍大王捉去,在那里已经呆了十三年不得脱身。贫僧路过碗子山时与她偶然相遇,她得知贫僧当路过贵国,便写了封家书托贫僧给国王陛下捎来。”

    原来唐僧在被囚波月洞时,与被天庭披香殿侍香玉女转世的宝象国三公主百羞相遇。因为此时的百羞尚未了悟前世,不知前生与奎木狼的缘分,一直视奎木狼为妖怪,与奎木狼成婚乃是违心。所以在遇到唐僧之后便以搭救唐僧为条件,求唐僧给她父亲宝象国国王捎信。谁想到还未等她向奎木狼求情放纵唐僧,奎木狼便被老朱逼迫服软,将唐僧乖乖送了出去。不过唐僧乃是善心佛徒,虽然没借助百羞之力便已从魔窟脱身,可这书信他还是给捎到了。

    宝象国国王乍闻此讯潸然泪下,泣声道:“自从十三年前不见了公主,两班文武官员,也不知被寡人贬退了多少,宫内宫外,大小婢子太监,也不知因此受罪打死了多少,只道是走出皇宫迷失了路径。寡人曾派人满城盘查搜寻,可是搜遍了城人家,也始终找不到公主的下落,怎知道是被妖怪捉了去。若非有圣僧传讯,恐怕寡人此生都再难得知女儿下落了!”

    唐僧从袖中取出书来献上,国王接了,见有平安二字,一时心中悲喜交加,手指发软,竟然拆不开书信,只好传旨宣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。学士随即上殿,将书信拆开向过往朗读。百羞在信中不仅诉说了她在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掳去成婚的经过,还诉说了这十三年来对国王的思念之情,最后请国王调兵遣将,派大军去碗子山波月洞擒拿黄袍怪,救她出魔窟。…。

    大学士读完百羞所写家书,国王心中悲痛,泪如泉涌。哭了许久,国王才止住悲声,抬头向两班文武问道:“自从三公主十三年前走失,寡人日夜悲伤思念,却无处可寻。如今已经得知寡人女儿所在,众位爱卿谁敢领兵带队前往那碗子山波月洞去救寡人爱女百公主?”
    第(2/3)页